“董小姐”的种种疑云该有个说法了 特权质疑待解

医学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守护生命的专业人才,而非制造特权的温床。

一场由婚外情引发的舆论风暴仍在持续发酵。尽管涉事中日友好医院已对当事医生肖飞作出"双开"处理,但公众对其出轨对象之一董袭莹的质疑并未减少。这些质疑涉及董袭莹的学历与家世背景、医学院"4+4"项目规则漏洞,以及医疗体系是否存在权力寻租等多重疑云。伴随其间的还有各种真真假假的猜测与谣言在舆论场蔓延。相关方面如不尽快回应,此事可能会像滚雪球一样在舆论场上越闹越大,给当事人与机构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此事件中,针对董袭莹的所有质疑都绕不开协和医学院"4+4"这一"创新性"项目。这一模式于2018年被协和医学院在国内推出,旨在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医学人才。然而,不论是董袭莹的学历背景还是学习成果,都让这一模式陷入巨大争议。根据报道,协和医学院"4+4"项目2019年的生源条件为:本科毕业生(含往届)高校名录参照QS、Times和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前50所,或US News文理学院排名前10所;推免生高校名录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而董袭莹正是在这一年进入协和医学院攻读博士生。

不过,一些网友指出,董袭莹于2014年至2018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经济学专业。巴纳德学院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独立学院,真实含金量远不如哥伦比亚大学本部。因此,有人质疑董袭莹并不符合协和医学院"4+4"入学条件,暗示她可能走了"特权通道"。董袭莹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含金量究竟如何,是否符合协和医学院入学条件?由于此事涉及严肃的教育公平,协和医学院作为招生主体,有必要站出来回应质疑,给舆论一个明确的答案。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