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高管涉密陷刑案 商业秘密之争引发刑事诉讼

4月初,《中国质量万里行》收到吉林省登泰克牙科材料有限公司的实名举报,称该公司前外贸总监苏某雷、生产负责人郭某铠、研发主管慕某涉嫌违反保密协议及竞业限制,利用掌握的核心技术及商业秘密另立门户。这起事件从迪拜展会交锋到长春法院初审,涉及商业秘密及非法经营的刑事案件。

登泰克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口腔材料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等,成为国内牙科材料的引领者,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东欧等20余国。

自2019年5月至8月,掌握公司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核心机密的三名高管接连离职。蹊跷的是,他们的配偶徐某秋(苏某雷妻)、刘某(慕某妻)、奇某(郭某铠妻)在2019年5月13日共同注册成立了长春新斯达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成立时法定代表人为徐某秋,现变更为苏某雷,主要股东均为涉案高管配偶。

入职时,三名高管分别签订了《保密协议》,每月领取保密津贴,离职时苏某雷和慕某还获得了数万元的保密补偿。离职后,三人进入新斯达公司工作。

2020年2月4日,登泰克公司参加迪拜牙科产品展销会,发现新斯达公司也参加了展会,并展出了11款牙科材料产品。这些产品的外观、包装、说明书与登泰克公司的产品高度相仿,包括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证的9种和二类医疗器械证的2种产品。

2021年12月,登泰克公司向公安局机关报案,长春市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立案侦查。2022年8月12日,警方对新斯达公司突击检查,查扣涉事产品1500多支。经第三方检测,其中光固化流动树脂含有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等有毒成分。这两种化学成分成本很低,但对皮肤、眼睛、呼吸道具有严重毒害,医用级原料是禁止使用的。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