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培育出会代谢的人体肝细胞类器官 有望推动医疗进步

日本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成功用人原代肝细胞培育出肝细胞类器官,这种类器官能够再现药物代谢和脂质代谢等肝细胞功能,有望在药物研发、疾病研究和再生医疗等领域发挥作用。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司令部",负责将摄入的营养物质转化成人体必需的物质。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等疾病困扰。这些肝脏疾病的病因探究、药物毒性测试等情况都需要借助肝细胞模型。但以往的方法很难实现成人肝细胞的体外增殖,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肝细胞很快会丧失功能。

庆应义塾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名为抑瘤素M的细胞因子处理取自患者体内的冷冻成人肝细胞,成功使之形成肝细胞类器官并诱导类器官持续增殖。最终,肝细胞类器官增殖了百万倍,持续生长了三个月,存活了半年也没有丧失分化能力。

研究人员利用激素诱导肝细胞类器官分化,分化后的肝细胞类器官具备肝细胞特有的代谢功能,可以产生葡萄糖、尿素、胆汁酸、胆固醇等物质。研究团队还为患有肝功能障碍的实验鼠移植了这种肝细胞类器官,植入的肝细胞类器官与周围实验鼠的肝细胞融合,并最终取代了实验鼠自身的肝细胞,恢复了肝功能。

研究表明,肝细胞类器官移植在实验鼠体内取得了成功。但要实现人类肝脏再生,肝细胞类器官的培育规模需要扩大到数十亿量级,因为人体更为庞大。若能实现这一突破,对于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将是重要转机。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