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乘坐高铁的旅客可能注意到,座位的选择多种多样,有人偏爱靠窗的位置,也有人倾向于靠过道。有趣的是,在高铁上你不会找到E座。
高铁座位的布局主要分为二等座、一等座和商务座三种类型。二等座采用"3+2"排列方式,即A、B、C、D、F五个位置;其中B座位于中间。一等座则采取"2+2"形式,包括A、C、D、F四个位置,A与F为靠窗位,而C、D则是靠近过道的座位。至于商务座,则是"2+1"或"1+1"的配置,分别有A、C、F或A、F这样的座位安排,提供更为宽敞的空间。
那么,为什么高铁不设E座位呢?这源于航空业的习惯做法。早期飞机每排设有六个座位,分别是A至F。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字母形成了特定含义:A/F代表靠窗,C/D表示靠近走道。鉴于此国际惯例,当设计高铁座位时,为了保持一致性同时适应列车内部空间限制(一般不超过5个座位),设计师们选择去掉E字母,从而保留了其他具有明确指示意义的字母。
对于不同需求的乘客来说,选座也有讲究。例如,容易晕车或者活泼好动的小朋友最好坐在窗户旁边,这样可以通过观赏窗外景色来缓解不适感。老年人则更适合选择靠近通道的位置,便于家人照料以及乘务人员提供帮助。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