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基建领域的奇闻异事总能超出人们的想象。耗资2亿卢比、耗时十年修建的立交桥,在即将通车时因一个近乎90度的急转弯震惊全球。这座位于中央邦博帕尔市的立交桥,司机需要像玩现实版《神庙逃亡》一样,上演惊险的急刹甩尾,稍有不慎就可能车毁人亡。
面对公众质疑,工程师们解释称"土地有限,别无选择"。但这并未平息众怒,7名工程师被停职,两家涉事公司也被列入黑名单。然而,"死亡直角桥"只是印度基建问题的冰山一角。贾坎德邦一座花费22亿卢比、历经42年建成的大坝,启用仅22小时就溃决。官方将责任归咎于"老鼠打洞",但调查揭露背后是严重的偷工减料和监管缺失。孟买的戈哈莱大桥翻新后与巴菲瓦拉桥对接时,两端出现近两米的高度差,验收报告却标注"完全合格"。恒河上的新修大桥不到14个月就二次坍塌,施工记录消失,建材以次充好的黑幕浮出水面。
这些令人咋舌的基建项目遵循着印度独特的"基建三定律":预算翻倍、工期拖延、质量归零。背后是一条庞大且触目惊心的腐败链。某公路项目实际用于建设的资金仅占总预算的10%,其余资金被层层盘剥。一位揭露此事的记者惨遭杀害,尸体被水泥封入化粪池,成为印度基建腐败最残酷的注脚。
在博帕尔立交桥项目中,承包商夜间偷偷使用劣质材料施工,监管方则放任"死亡弯道"从图纸变成现实。这种官商勾结的潜规则被称为"三七分账",每个环节都有人中饱私囊。就连厕所建设项目也成了腐败重灾区,29亿卢比投入后,近40%的资金去向不明。村民们看着那些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门锁损坏、污水倒流的"新建厕所",只能无奈地继续露天如厕。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