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压力下的“自救”:银行人“互换指标”现象解析

考核压力下的"自救":银行人"互换指标"现象解析!6月30日晚上十点半,林女士在东北一家城商行工作,为了完成一个消费贷测试额度的指标,她与同行互换了一个任务。该任务是当天才通知她的,必须在7月1日零点前完成。根据银行规定,测额必须在同一城市操作,而她的亲戚好友都在外省。最终她在晚上找到了一位也需要完成消费贷测额的银行同业人员,两人碰头后为各自扫码,顺利互换了任务。

临近季末和半年末的关键"时间窗口",不少像林女士这样的银行人会求助同行互换消费贷任务。除了消费贷业务之外,储蓄卡开户、第三方支付渠道绑定银行卡、个人养老金开户、信用卡申请等,都可能成为客户经理之间任务互换的内容。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银行人选择与同行互换指标,背后是行业考核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在银行体系中,客户经理、柜员等一线员工常背负着繁重的绩效指标,这些指标直接与收入、晋升甚至岗位去留挂钩。当正常展业难以完成指标时,同行间便会形成一种"互助"默契:你帮我开一张信用卡,我帮你拉一笔消费贷,表面看似互惠互利,实则是压力传导下的"自救"策略。这种行为短期会缓解个体压力,但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林女士并不负责与消费贷相关的营销工作,但她所在支行每人每个季度都要完成一个消费贷测试额度的任务。她早就完成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任务,但没想到第二季度的最后一天,领导让她把部门里请假了的同事的任务也一同完成。这种临时增加的任务让她措手不及,好在任务只需要测一下额度即可,不需要提款。林女士称,他们完成一个测额奖励30元,提款则奖励100元。

对于很多负责零售业务的银行客户经理来说,消费贷和他们的业绩和收入密切相关,完不成消费贷指标,收入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6月末适逢月末、季末叠加半年末的关键节点,业绩压力倍增,银行客户经理对任务互换的需求尤为迫切。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