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期末“小学期” 家长意见分歧引发热议

期末考试结束后,通常孩子们会有一周左右的休息时间,等待7月4日返校参加休业式。这一周被很多家长视为"错峰周",适合带孩子出游。然而今年情况有所不同,有杭州的初中家长反映,学校在这段时间安排了"小学期",利用这短短几天继续上课。

什么是期末

一些家长对此表示不解,认为孩子在期末考后已经进入放松状态,回去几天能学到的东西有限。有些家庭甚至取消了早已规划好的旅行。但也有家长支持这种安排,特别是双职工家庭,觉得学校帮忙照看孩子可以减轻负担。

蒋女士的女儿今年读初一,她原本计划在期末考后带女儿出行。然而,班主任突然通知,休业式前一周还要正常回校。蒋女士无奈地退掉了机票和酒店,心情受到影响。有家长提到,其实往年也有类似安排,只是今年要求更严格,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请假。

另一些家长则表示,虽然学校提供了"学生自主报名,实行托管"的选项,但还是有家庭因为已订好行程而选择请假。家长们对这一安排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学校可以帮助管理孩子,有的则认为这段时间对孩子来说是宝贵的放松机会。

关于"小学期"的出现,有老师透露,过去个别学业抓得紧的初中会利用这段时间讲评试卷或上新课。今年,有些区整体跟进,要求学生在期末考后统一返校。支持者认为学校可以担起学习重任,反对者则认为家里没人管也不差这几天,孩子应该有机会放松。

社交平台上,家长们对此展开讨论,一项投票显示近九成家长不支持继续上课。老师们也感到无奈,认为短时间内上新课效果有限,更多是为了确保学生安全。

从学校角度看,"小学期"设立可能出于多重压力,包括保持学生的学习节奏和解决双职工家庭的看护难题。然而,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多样,期末考后学生普遍疲惫,"一刀切"要求返校容易引发抵触情绪。短暂几天的学习效果存疑,也可能打乱家庭的规划。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可持续的学习者,期末后的安排应尝试在兼顾学业与身心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例如,杭州教育部门近年来推出暑期托管服务,提供文体活动、综合实践、兴趣拓展等多元化的活动,帮助学生度过一个健康、阳光、有趣的假期。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