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榕江抗洪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乡土温情与互助精神

贵州榕江抗洪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乡土温情与互助精神!继"村超"之后,最近的三场洪水再次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推向大众视野。肆虐的洪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贵州榕江抗洪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6月21日,榕江县遭遇强降雨。8天内,共遭遇3次洪峰。在这期间,一场场特别的捐赠仪式在各个村寨悄然进行——没有红毯礼花,没有捐款数字,有的是一头哞哞叫着的老黄牛、两袋沾着泥巴的米、一桶自家榨的菜籽油。这些带着体温的家底让无数人湿了眼眶,也引发了人们对这种"家底式"抗洪背后力量的思考。

贵州榕江抗洪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乡土温情与互助精神

当洪水冲进家园,榕江人做了件看似不理智的事:他们在危急时刻抢出了他们认为最值钱的东西。不是金银,不是存折,而是能填饱肚子的粮食和能代替人们肩扛背驮的老黄牛。这些看上去"土得掉渣"的东西被搬运到救灾点,成为抵御灾难的首批生存物资包。这粮食是四邻八寨的老乡们宁愿自家少吃一口也要让受灾群众多吃一顿的无私奉献;这老黄牛是宁可自家少了农忙时的好帮手也要让救援志愿者省去肩扛背驮的豁达。在"家底式"抗洪背后,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力量,是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互助精神。

有人说,这种互助精神稍显笨拙,但这份沾着泥土味的笨拙正是中国老百姓生存智慧的体现。当洪水来临时,平日里司空见惯的蔬菜、粮食、家畜都化作关系生存的战略储备,成为抵御灾难最坚实的底气。灾难面前,"饭,一顿都不能少"这个再朴素不过的道理,经由淳朴乡亲们的实际行动传递给千家万户。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