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上新、新校园启用,秋季新学期北京中小学生迎来这些新变化 五大举措助力教育升级

课程上新、新校园启用,秋季新学期北京中小学生迎来这些新变化 五大举措助力教育升级!2025年秋季新学期即将开启,北京学子将感受到教育领域的多项新变化。从AI通识课全面进入课堂到学生餐具统一配备,从成长档案系统升级到新教材跨学科应用,再到学前教育费用的进一步减免,这些举措共同描绘出一幅既"减负"又"提质"的首都教育新图景。

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市将实现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全覆盖,全市1400余所中小学校、183万余名学生将系统学习人工智能知识,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这一举措源自2025年3月北京市教委出台的《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构建了"课程、教学、支撑、师资、应用、推广"六大体系,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重在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各学段人工智能课程注重有机衔接,全过程浸润人工智能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稳妥、审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通过知识测试、项目汇报、作品展示、主题辩论等多种形式,深度考查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并把课程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方案还鼓励有条件的区和学校建设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开发高端科研实验课程,开展夏(冬)令营,探索高校与中学合作模式,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学习、探究和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全市中小学生将免自带餐具,通过"中央厨房﹢微厨"模式解决在校就餐问题,彻底为学生的书包减负。目前,北京全市共2114个校址供餐,保障181.3万中小学生在校就餐。通过校园餐改革攻坚,需自带餐具的学生数量已由2024年初的32万人降低至2万余人。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这2万多名孩子也将不用带餐具上学。自备餐具不仅增加了书包重量,也给校园生活带来不便。不少老师表示,学生自带的餐具规格各异,增加负担且分餐不便。北京大力推进"中央厨房﹢"供餐模式试点工作,逐步实现为孩子们的"小书包"减负。未来,北京还将持续推进建设智慧食堂校园餐全过程可追溯管控体系,建设大宗食材集采平台,提高学校新型自营食堂数量等,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