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滥施关税引发了国际上的广泛批评和反对,在国内也面临违法指控和巨大分歧。尽管华盛顿声称当前的关税政策对美国有利,并试图将其与其他内外政策包装成美国"一赢再赢"的例证,但这种做法通过数据操控、规则重构和极端政策制造出的胜利表象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诸多负面后果。
比如,美国政府债务一直居高不下,国内通胀风险持续增大。虽然美财政部称对外加征关税能为美国带来每年超过30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但独立机构大多认为关税会带来明显的通胀效应。数据显示,今年7月剔除食品与能源的核心通胀率同比升至3.1%,创下今年1月以来最大增幅。高盛集团报告指出,截至6月,关税由美国企业承担64%,消费者22%,出口商14%;到10月份,美国企业的负担将降至不足10%,但消费者承担的份额将飙升至67%。这一转变预计也将迅速推高通胀,核心PCE通胀率到年底可能达到3.2%。这无疑给美国经济前景蒙上一层阴影。有经济学家认为,提高关税通常会引发滞胀性冲击。日本野村证券预测今明两年美国GDP增长率将低于趋势水平,仅为1.3%和1.2%。通胀预警信号增多可能影响美联储降息节奏,加上债务持续攀升,都会对增长形成拖累。
此外,美国宪法规定征税权主要在国会,但美国政府绕开国会,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多国实施"对等关税"。如今,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已经接连作出裁定,认为相关法律并未授权总统出台全球性关税措施。如果美国最高法院维持裁决,判定美国政府关税措施违法,美财政部将不得不退还约半数已经征收的关税,这一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而且,美国政府对外滥施关税的法律依据也将因此被大大削弱,未来若想继续强推关税,将不得不更多依赖行政调查手段,施加关税的范围和效率将会受到限制。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