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愧疚折磨”不是感恩教育 情感勒索扭曲亲子关系

在河南中牟县第三高级中学,一场所谓的"感恩教育"活动引发了争议。活动中,家长们在地上跪成一排,学生蒙眼从家长背上踩过。有女同学摘下眼罩后发现是自己的父母,顿时泪流满面。

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学校于7日发布通报称,9月30日高一年级开展家校共育活动,个别班级在取得家长同意后举行了"感恩教育"拓展活动。校方表示因具体细节考虑不周,导致活动过程中出现不当形式,引发部分媒体和网民误解,并为此表示歉意。

然而,让学生蒙眼踩踏自己父母的行为真的能体现感恩吗?这种做法似乎只是让孩子感到羞愧和内疚,从而认为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报答父母的恩情,扭曲了正常的亲子关系。真正的感恩应该是通过爱的回馈和亲情传承来表达,而不是通过制造孩子的负罪感。

"愧疚教育"与"感恩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通过强调父母的付出和牺牲,使孩子产生深深的愧疚感,进而顺从;而后者则基于爱和尊重,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方式回报父母。长期接受愧疚教育的孩子可能会陷入自卑、压抑的情绪中,影响其一生的幸福。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愧疚式教育常常以感恩教育、励志教育或拓展训练的名义在学校里盛行。例如,两千名学生集体跪拜父母,哭成一片;学生在操场上为父母洗脚,被近距离拍摄;甚至还有这次的父母跪地让子女踩踏……这些行为最终只会让孩子情绪崩溃,被迫承认自己对不起父母,承诺要好好学习来报恩。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践踏了孩子的尊严,还强化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破坏了健康的亲子互动。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帮助他们建立与父母之间正常的情感联系。因此,对于教育手段的选择,学校需要具备清晰的判断力,区分什么是真正的感恩,什么是情感勒索;什么是正向激励,什么是道德绑架。

特别是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素质教育和拓展训练时,学校更应该谨慎筛选,避免引入那些可能涉及精神操纵、洗脑培训甚至带有邪教色彩的内容,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影响。让孩子蒙眼踩踏父母背的行为已经对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这样的荒诞教育不应在学校内存在。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