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讲述被迫卷入补贴大战 行业转型阵痛!曾几何时,外卖平台的"满20减15""1元奶茶"活动像一场全民狂欢,用户为抢券定闹钟、商家为流量拼低价、骑手为爆单连轴转。但2025年的夏天,当你打开外卖APP,会发现补贴力度明显收窄——大额满减变成"限时折扣",新用户红包缩水,甚至连"百亿补贴"的口号都不再刷屏。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5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五部门约谈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头部平台,直指行业三大痛点:低价倾销扰乱市场秩序、虚假宣传损害消费者权益、骑手超负荷工作埋下安全隐患。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平台"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并强调要"维护消费者、商家、骑手三方权益"。
这场约谈的背景是行业内愈演愈烈的补贴大战:京东外卖上线"百亿补贴",用1.69元咖啡、3.9元奶茶冲量;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推出"免单红包",部分订单甚至出现"1分钱买外卖"的极端案例。但低价策略带来的副作用逐渐显现:商家为应对爆单不得不关闭线上渠道,骑手超负荷配送导致安全事故频发,消费者则陷入"低价陷阱"——羊毛党疯狂薅券,真正有需求的用户反而抢不到实惠。
监管的介入本质上是对互联网平台经济底层逻辑的重构:从"烧钱换市场"转向"合规求发展"。平台可能减少新用户大额补贴,降低满减优惠力度,以避免不正当竞争。这意味着,曾经靠补贴"砸"出来的市场份额,正在被更健康的竞争方式取代。
2025年初,京东外卖以"0佣金""百亿补贴"强势入局,饿了么携手淘宝闪购加码低价策略,看似掀起新一轮"外卖三国杀"。但半年过去,市场格局却出人意料地纹丝不动:美团日均订单维持在9000万单量级,市占率75.6%;京东外卖峰值2500万单,市占率仅10%;饿了么+淘宝闪购约4000万单,占比14.6%。摩根大通预测,2026年美团市占率将进一步升至72.8%,行业呈现"7:2:1"的稳定结构。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