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山路曲折向上,一转弯,映入眼帘的是一整座山头的灰色碎石堆。这是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铁矿自1957年复产以来,近70年采掘剥离产生的尾矿渣石。

走在这座尾矿渣石山上,不时能捡到沉甸甸的灰黑色石头,这些是相对低品位的铁矿石。石碌铁矿以铁矿石质优品位高而闻名海内外,但过去受采矿工艺、选矿技术限制,对尾矿渣石未能做到高效利用。像这样的尾矿渣石主要分布在石碌矿区172排土场和280排土场,存量约3亿吨,占海南省尾矿渣石总量的90%以上。

为落实国家关于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的部署要求,多年来,海南海钢集团、海南矿业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大力开展技术研发并取得突破,积极推动昌江被列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如今,这些尾矿渣石正在"变废为宝"。

在172排土场,数辆挖掘机正在山上边挖掘、边装车,渣土车装满后便驶往建在山侧的海南绿华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尾矿渣石原料经过粗碎、中碎、细碎、筛分、跳汰、脱水等工序,被分离成块矿、粉矿、碎石、机制砂、尾泥等五种产品形态。据海南绿华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琼根介绍,100吨尾矿渣石能选出6吨块矿,铁含量可以达到53%,粉矿的含铁量也能达到35%;碎石和机制砂都是优质的建筑材料。这四种产品都能直接变现,真正地实现"变废为宝"。
0 评论